省教育厅杨勇厅长为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划重点”

时间:2019年02月28日

2月25日,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勇在部署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时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围绕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着力,抓好三个突出,把握八个方面,实施十项重点工作攻坚,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

一个主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紧紧围绕3689工作思路,准确把握稳进好准度,狠抓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落实,全面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河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实施,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扎实的工作,推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两个着力

一是在事关改革发展的关键处着力。要高高举起改革的旗帜,稳稳撑好教育这艘大船,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围绕破除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突破。

二是在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的地方着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明确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教育目标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紧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学校和师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了解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对症下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克服,扫清改革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三是突出任务导向。围绕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改革事项、民心工程,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落实责任书,确保年底交出满意答卷。

八个方面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发展基础,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家庭教育,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内、课外负担。

三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规范化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和语言资源科学保护。

四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加强服务冬奥会相关人才培养,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

五是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振师道尊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环境。

七是教育扶贫。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明年将实现全部脱贫。各地要将教育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好。要严而又严、细而又细,查漏补缺,精准到人,确保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要加强管理和教育,确保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

八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加强民办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十项重点攻坚

在2018年实施八项重点攻坚计划基础上,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攻坚,这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教育奋进之笔的河北行动。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的要求,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三进”工作作为全省教育系统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教育系统“三进”工作全覆盖。全面加强德育。在“深”和“实”上下功夫,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切实加强体育美育。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和美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要熟练掌握一个体育项目和一种艺术爱好,并能受益终身。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狠抓劳动教育,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抓好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体会劳动喜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深入开展“百场家庭教育报告进校园”等活动。

(二)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这是省政府确定的20项民心工程之一,全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要建立省级部署指导、市级统筹督查、县级为主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县(区)为单位制定2019-2022年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将接收后的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

强化幼儿园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监管机制。开展对无证幼儿园的专项治理,确保按期实现“无证园”清零。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社会培训机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着力补短板、疏堵点。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省政府确定的20项民心工程之一,全年要新建、改扩建校舍5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工作。争取整体上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突出精准施策,财政补助资金安排继续向深度贫困县、国贫县、省贫县倾斜,继续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推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农村小学。继续实施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计划,严格控制增量。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依托寄宿制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开发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平台,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规范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创建特色学校。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形成一批外语、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高中。鼓励通过集团化办学途径,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供给。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十项严禁”纪律和省教育厅《关于严禁普通中小学校提前招生的通知》要求,所有学校(含民办高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时间、招生方式进行统一招生,严禁违规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

(五)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遴选3-5所学校先行试点,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可复制、能推广的办学体制改革路子。扩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增3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组建2个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完善“四个一”工作模式,遴选20所职业学校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地,完成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启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全省公办中职学校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训设备等方面,到2022年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扎实做好第一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工作,启动实施第二轮质量提升工程。

扎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第一轮建设绩效评价和迎接国家复核验收工作,启动实施第二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建设25所省级以上优质高等职业院校,120个骨干专业群、40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整体提升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对接国家即将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启动实施我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重点培育建设4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和30个高水平专业(群)。

(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强“双一流”建设。完善“双一流”建设管理方式,以“双一流”建设的理念和机制,激发全省高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和“双万建设计划”,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加强一流专业建设。

调整优化学科结构。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培养新要求,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一批满足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扶持一批涉及重大民生的学科专业,切实解决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不够的突出问题。

提升高校科研和创新服务能力。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高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组建基础研究高端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具有国内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创新群体和中青年科研骨干。加强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基础研究,组织若干前瞻性研究项目,不断提高科技的贡献力和显示度。支持省属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引导高校加大科研投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给予科研人员更多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

(七)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克服“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实施以教育对象的品德培养、素质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等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改革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不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考分排名评价教师、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加大考试内容的改革力度,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加强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与评估监测,强化督导结果运用,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

充分激发教育事业生机和活力。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尽可能把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放给学校,保证学校事情学校办。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打造一流民办教育。

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执法三项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探索开展联合执法。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年检制度、黑白名单制度和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核制度。依法查处超前超纲教学、将培训成绩与中小学校招生挂钩等违规办学行为,努力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八)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师德养成,将师德培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和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出台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考核办法,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严禁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引导师范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师范专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非师范类重点院校举办师范类专业。灵活采取公费培养、到岗退费等方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逐步扩大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支持设区市实施小学全科师范生公费培养工作。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加强教师专业梯队建设,建立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燕赵名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梯队成长机制。持续实施职业院校素质提升计划,启动“燕赵大师、燕赵名匠”建设计划,着力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在政策和待遇上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范围,探索城乡间、校际间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各地严格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提高22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2个贫困山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

(九)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切实增强高校党组织活力。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选优配强高校领导班子。举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读书班和新任领导人员培训班,提升高校领导人员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能力和水平。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将2019年确定为全省教育系统“党支部建设年”,全面提升高校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提升到80%。

大力加强民办高校和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有力贯彻。高度重视中小学党建工作,理顺中小学党组织关系,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大督查。切实推进县级教育工委建设,充分发展县级教育工委作用。

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深化政治巡察。持续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集中整治“四风”问题。持续整治作风问题,集中开展教育民生领域专项整治。

(十)确保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各地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妥善处理各种风险隐患。要坚持底线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在细节上作文章,“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要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以防溺水、消防、治安、交通、食品安全等5方面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治理。要强化全员意识,教育系统每位同志都要增强安全稳定意识,时刻把安全稳定放在心上,积极化解矛盾,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